双碳目标下,哪些赛道值得投资?我汇总了20份深度研究,对未来投资策略与投资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清洁能源、绿色生产、CCUS、碳交易等,下文总结了部分研究的重点内容。
根据金融专家预测,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 2020~2060 年平均每年万亿元以上的绿色经济投资。碳中和将催生三大方向投资机会:
一是新能源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周期,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进入显著扩张阶段,有望带动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下游消费端等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二是在“30·60”目标下,高碳排放企业的节能减排需求增强,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随着碳排放金融市场的完善,银行可以参与更多的碳排放金融交易,从而获得增量业务收入。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业务主要是绿色贷款与绿色债券,体量较小。绿色科研与应用普遍存在的特点是,风险较高,回报周期长,对于追求稳健现金流和低风险偏好的银行、债券市场来说,绿色创新型企业并不是一个好的融资对象。
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推动绿色融资多样化,给绿色创新带来更大的融资空间。对于早期绿色创新技术企业,技术路线尚未成熟,潜在风险较大,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还是PE/VC,当前我国专业的绿色PE/VC机构参与度低,且近年热点集中在互联网、医药等行业,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PE/VC对绿色创新企业关注度或将大幅提升。
此外,对于绿色技术相对成熟的企业,由于绿色投资需求增强,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等发行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西部证券报告指出,“十四五”规划已经为未来五年绿色化转型与发展定调,这对市场投融资主题是一个较为明确的指引。
随着针对绿色发展的法律与政策的健全,绿色主题的可投资性也会增强,我国 “E”相关的基金将进一步发展。未来,政策推动以及监管加强,将为ESG基金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投资信息,进而促进ESG主题基金的发展。
政策支持与大量的资金投入为碳中和概念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为碳中和涉及的范围很广、行业领域众多,各个板块的机会差异也很大。
根据碳排放的情况,结合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清洁能源、绿色生产与消费、园林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交易等板块将会是受益最大的板块。
清洁能源板块。从源头看,能源行业是最大的碳排放部门。2019年中国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7%。推动能源革命,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大幅增加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绿色生产与消费板块。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是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 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园林板块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板块。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除了通过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之外,加强碳吸收、移除同样重要。
碳交易板块。碳交易是一种碳排放权的交易,碳交易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市场化机制,是实现碳中和的的重要手段。
目前,碳中和计划推进主要依托于光伏、风电、 氢能等新能源,并持续扩展至新能 源车、储能、分布式能源、特高压等领域。从中长期角度,我们建议关注全球重视碳中和全产业链崛起 ,限塑大趋势下的可降解材料需求增加,以及流媒体、工业自动化、智能驾驶、 商业航天等产业趋势。
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把碳作为一项资产来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碳规划和管理做得好就是机遇,就能在全球市场赢得先机,做不好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和碳中和目标k8凯发官网的不断推进,利用ESG理念进行投资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本文从ESG投资理念角度出发,主要从ESG理念内涵和动因对ESG理念助力碳中和进行阐述,最后为我国ESG体系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发挥政府监督职能,强制公司披露。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积极推进我国ESG制度体系的发展,并且提高ESG整体理念的认识。
第二,完善公司绩效评级体系。公司ESG评级需要经过完善,完整的 ESG评级披露体系才能使投资者与公司之 间信息透明,并且公司的评级要与专门的评级机构相配合。
第三,提高投资者对ESG投资理念认识。目前我国投资者对我国 ESG 投资理念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与国外的 ESG 发展历程不同,对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还主要靠政府的引领和政策为主。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投资者等沟通,进而完善配套政策,并且最重要是将ESG投资效果展现在公司层面上,最好是可以建立ESG信息披露平台,提高公司和投资者的信息透明度,让 ESG 体系去引导投资,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一,整合了CCUS技术即和氢能生产技术系统氢成为零污染的高效能源和工业原料,发展走向将会比较好。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既可以把高碳能源转化成零排放氢能,又可在转化程序里集成低功能耗、低成本的CCUS技术,进而使燃料源头节能减排得以实现。展示CCUS技术在氢能生产、运输和利用过程的集成潜力和减排效益,并且挖掘CCUS技术与氢能 技术整合的新技术系统。
第二,厘清CCUS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集成可行性和发展潜力。储能和多能互补技术是将来多元功能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面临的问题,探寻可再生能源与CCUS、储能与CCUS集成、整合技术的新方向,进而构建低碳多元功能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